麦田怪圈原理看似复杂,实则简单。
因为真的简单到,有手就会的地步!
当然这是对陆晓而言,对其他人来说,同样会十分复杂。
陆晓发现现在他就有能力制造“麦田怪圈”制造机了,需要用到的就是软件、和特超声波发射仪器。
果然“广域超声波自动建模软件”和麦田怪圈很有关系。
陆晓发现自己模拟出的资料显示,麦田怪圈现象,其实就是一种“共振现象”。
在研究特超声波时,陆晓就发现特超声波是作用于“粒子”层面的东西。
看过电磁波谱的人都知道,波长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。
比如在10的2次方米的时候,是无线电波的范围。
这时候对应的尺寸,是建筑、人类范围。
到了10的负2次方,就是微波范围,也就是蜜蜂的尺寸。
10的负5次方,是红外线,也就和大头针的尺寸相当了。
再到0.5的负6次方,也就是我们的可见光范围,这个尺寸相当于微生物,原生动物。
到了10的负8次方,是紫外线范围,对应尺寸是分子。
10的负10次方,是x射线范围,对应原子。
再小一些,到了10的负12次方,也就是伽马射线范围,对应到了原子核层面。
与之对应的是不同频率。
10的正几次方频率,也能对应到相关尺寸上。
特超声波作用于微观生物甚至分子原子。
建筑和人类对应的声波频率在10的正4次方。
影响微观生物的特超声波,已经在10的15次方赫兹,不停增加到了10的16次方对应分子范围,18次方是原子范围,20次方是原子核范围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